???????原標題:各界智庫專家齊聚上海灣,共商金山濱海未來發展
翻開新中國七十一年的經濟臺歷,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每在關鍵節點,上海總是會“挺身而出”發揮中流砥柱般的巨大作用。如今,一場席卷全球的風暴給世界經濟一度按下了暫停鍵,而隨著曾經的緊張不斷被平復,在全球經濟復蘇翹首在望的新形勢中,人們同樣在尋找那個撬動中國乃至世界未來經濟打開新局面的支點。
既是思考,也是回應,在日前上海舉辦的濱海金山•盛啟未來——金山濱海區域經濟論壇直播,來自經濟、規劃、發展戰略等多個領域的智庫專家學者建言獻策,他們分別是大有空間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力力先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城建學院副教授陳飛博士、中青旅總經理楊程女士、上海城市房地產估價司CEO詹運洲先生、上海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鄭世卿博士。各嘉賓從城市規劃、經濟金融、區域價值、科創產業、文化旅游、未來暢想這六大維度進行分析探討,觀點犀利引人入勝。
智囊型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主持人蔣昌建先生現場擔綱本次論壇主持,身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副教授,耶魯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后,他用獨具特色的思考維度及見解,與現場智庫專家為社會各界,就上海灣之于整個長三角的經濟推動力,及產業人才發展趨勢,和上海市級副中心戰略部署等層面,進行深度分享。
這場關乎于經濟走向,同時頗具睿智風采的論壇直播,由央視新聞移動網、新華社現場云等20家大型互聯網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高達6400多萬觀眾在線觀看,紛紛為嘉賓的精彩發言點贊,并提出相關問題,火熱程度完全打破了傳統經濟類議題的沉悶形式,以最強智慧傳遞經濟最強音,為找到適應新形勢發展突破口,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建議。
長三角全新開局,金山擲地有聲
當世界的地圖展開,一個醒目的數字發人深思:近70%的GDP分布在沿海岸線的100公里的范圍內。對于上海來說,正是因海得名,也是因為海得以昌盛。從1843年開埠以來,從一個江南小漁村到十里洋場,再到今日的全球城市,無不與海相關,而無論是來滬商旅還是上海居民都有一個遺憾——在上海能看到海的地方太少。
曾經的遺憾,未必不是今后耀目的山巔。在經濟論壇的專家學者看來,隱忍多年的短板之地恰恰隱藏著難以估量的巨大潛力,四十余年來浦東浦西的今昔對比,說明的也是如此,而今,這一對比的主角將由上海的市級副中心——金山有幸擔綱,在經濟增長極異常稀缺寶貴之際,落地發展上海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而這也被視為是有效應對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一劑良方。
國家層面發布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已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在這背后的相關數據顯示,長三角區域擁有2%中國陸地面積,10%中國人口,25%中國經濟總量,37%進出口總額,39%外商直接投資,而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規劃所在的金山正處于長三角發展的核心區域。
時代的發展垂青了上海,而上海今日的新局則選擇了金山來開。據論壇與會者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鄭世卿介紹,在上海的臨海三區,即奉賢、浦東和金山中,金山區有著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文化,包括大金山島、小金山島和浮山島都在金山區,其中大金山島還是上海的制高點。
文旅產業運營專家中青旅聯合(上海)總經理楊程女士介紹,金山擁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金山具有上海唯一的7.2公里的生活海岸線,1.5平方公里圍海水域,3.5公里優質沙灘,并且還難得地保存著上海的海洋漁業文化,并擁有800年歷史的三大古鎮,上海的最后一個漁村,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可挖掘開發的旅游業態異常豐富。這些對于上海未來發展海洋產業,發展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地理區位資源。
在當前經濟形勢仍未完全轉向樂觀之際,業內人士的分析從專業角度為金山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給出了值得看好的前瞻:即便是在發展初期,國際影響培育階段,這里也擁有著最優質的客群,他們的購買力普遍較強,出游消費高,出行頻次高,市場潛力高,根據2019年的統計局數據顯示,上海在2019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7億人次,其中長三角地區占到游客總數的70%以上。
后續潛力巨大可開發資源異常豐富,借助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優勢,金山濱海新城為上海發展全球旅游經濟提供了全新契機,或將成為長三角市場的經濟增長核心區域。未來相關產業全線升級,將有效激活國家第三產業經濟提升,并為其他產業聯袂建設發展形成強有利的支持。
金山濱海產業先行,擎動上海比肩世界
如何一發牽動全局,多位經濟、旅游業內的專家學者為可行性作了全面分析。文旅產業運營專家楊程表示,上海金山區規劃的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所處于的長三角城市群是全國最具活力的經濟體和消費市場,2019年GDP30強城市中,長三角城市群共有10個城市上榜,合計GDP超14萬億元,10城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4.5%,在人均GDP上也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關于金山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鄭世卿給出了一個對標案例——巴塞羅那。在1992年的奧運會之前,巴塞羅那的所有的岸線都是工業岸線,1992年投資數十億美元對海灘進行了全面的打造,形成了吸引世界旅游者的7個美麗海灘,從此之后便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度假勝地。巴塞羅那的成功案例對金山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而實際上,金山已有的條件完全優于當年的巴塞羅那。
從智庫學者的角度來看,金山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的規劃發展將不僅僅推動旅游產業。通過對比國際其他灣區海岸,如舊金山的硅谷,相關人士給出這樣的規律總結:一個地區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之后,自然而然能夠吸引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而一個好的人才環境慢慢的又會聚集成一個好的產業。上海周邊的高等學府人才聚集,而類似與硅谷這樣的生活創業環境恰恰是亟需的。
并且在金山發展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產業,而是順應上海灣戰略布局的多軌并行,以世界著名灣區城市為對標,長三角領域亟需一處綜合型城市集群之心,建設產城融合新區為目標,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
以上海市級副中心金山為主力示范區域,發展將涵蓋上海、杭州、寧波、蘇州等9個城市,推動長三角邁向更高發展階段,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因而大力推行當地的科創產業也成為金山濱海新城的重頭戲。
位于上海金山濱海新城的科創中心,依托上海在長三角和上海灣的地理、經濟、人才等優勢,聚焦數字經濟、5G技術、區塊鏈、生命健康等產業,先后引進了如清華創+•上海灣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灣區科創產業園、灣區智慧產業園、灣區公衛醫學科創平臺、灣區文創匯平臺等重量級基地平臺,并吸引600多家企業落戶,開園不到一年,實現稅收1.55億元。
在整個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交通規劃中,整個長三角區域的高鐵網絡、軌道網絡、高速公路網絡被不斷的加密。金山濱海新城就是這場大交通戰略里的樞紐區域。于內,半小時直達上海其他各區;于外,一小時通達杭州等聯動城市。這將為金山的人口高質量聚居,經濟高層級聚集,形成極為有利的支撐。
從民生角度而言,隨著金山濱海新城的不斷的發展升級完善,產業形態更為豐富,引入更多各類企業入駐,從而吸引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入,各行業工作崗位和職業機會將大幅度增加。
從經濟增量到人才聚集,金山濱海新城將借助上海全球城市的發展契機,全方位助力上海在全球城市競爭力更進一層,形成宜居宜業、產能合一的超級城市集群的核心引擎 ,勢必開啟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新征途。
在面對嚴峻考驗的經濟新格局中,世界經濟離不開像中國這樣的效能擎動力,而中國經濟則需要上海這樣具備超級城市集群效應的領軍者,在歷史給出的機遇中,金山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應運而生。
對于上海乃至中國來說,金山這個支點所帶來的將會遠遠超過目前所能夠論證的,難怪學者一致贊譽:隨著金山濱海新城逐步發展為全球度假旅游目的地,這處“黃金海岸”,將更有力撬動世界經濟的嶄新未來。